close

本文同步刊登於商周財富網-白衣天使的理財經(2021.10.29)專欄

「最近上班壓力好大,想不想出來逛啊!」

「我記得你上次才跟我說買了C牌的名牌包,說是犒賞自己的禮物,這次逛街是要買什麼?」

「我想花錢,你就陪陪我吧!」

和朋友碰了面,精緻妝容擋不住她的疲憊臉色,但是既然出來了,自然是捨命陪君子。

走了幾個專櫃,朋友一氣呵成,連買了鞋、新款連身裙,當她準備下手H包的時候,我拉住她。

「這個包的容量和上次你買得差不多,還要2x萬,你上次的分期還完了嗎?」我問。

「沒關係!分期嘛!早晚都得還完,SA說這款包很難得,有就拿了!」朋友慢悠悠的說,掏卡的動作倒是俐落。

「我們先逛逛晚點再過來,謝謝喔!」警覺到不對,和SA打了招呼,直接拉朋友走人。

「最近心情不好啊?怎麼一直買東西?人也沒個精神?和男朋友分手了?」我問。

「比那個更慘,我男朋友出軌的對象是我學妹。」朋友嘴角扯了一下,眼眶瞬間紅了。

安靜了半晌,理解朋友突然的暴買從何而來後,我安慰她:「還沒結婚就讓你抓到,也算老天有眼,別難過了!請你吃飯!」

「我知道你心情不好,但你現在買的之後還不是都得分期還上,你不是在念工作壓力大要休息一下,沒存款怎麼休息?」

當天,我們聊了整整一個下午,朋友心情終於稍微平復,慶幸著自己那個包沒有刷下去,還有點錢規畫短期旅行轉換心情。購物氛圍心理學說: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燃點,當商業的感性包裝碰到它時,就會被點燃,並將顧客分為不燃、自燃及可燃。

朋友的狀況就是自燃,自帶打火機點燃引線,靠著購物花錢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,只為了讓自己心情好點。多數人則是可燃,本來沒打算買的,但看人家用起來不錯,那就買來試試看,很多臉書廣告和購物網站的衝動消費就是屬於這款。至於不燃者,則是只買自己喜歡或需要的,目的性很強,是購物絕緣體,但如果不燃者顧客身邊有可燃或自燃者,也是可能會被點燃的。

你也是屬於心情不好就想要買東西的類型嗎?下手前,請先看看自己是否常掉入心情不好—暴買—負擔不起後悔,這樣的惡性循環中,如果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,購物前請先遵照買東西的原則來進行,以下是幾個建議:

1.考慮是否需要
購物前,請先確切理解自己買的東西是需要或是想要,讓自己有考慮的空間和時間,需要的是目前不用它會影響生活的,但想要則是放購物車一陣子就會忘掉的,請好好分類自己的購物清單。

2.是否重複購買
一樣的物品家裡是不是還有很多,或是可以替代的?出門前花點時間盤點一下家裡的庫房,按照類別及保存期限好好放置,會降低許多花錢的機會。

3.現金消費
花錢的時候,真金白銀的3,000元和刷卡單據上的3,000元是不一樣的感覺,如果你真的常常過度消費,請盡量現金付款,少用信用卡或電子支付,減少衝動消費。

4.培養興趣
找個你喜歡的興趣去做,聽英文、運動都好,轉移注意力,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。

如果以上方法您都試過,但還是無法緩解心中的購物慾,請找專業諮詢,找找自己內心哪一塊受傷了,物質享受當然能滿足你一時的快樂,但久了總會淡去,無法長存,請回頭跟自己對話,才是目前最重心情不好就狂買,反正刷卡可分期?白衣天使勸:現金付3000跟刷卡的感覺不一樣!要的事。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ca  Tsai(佾姿) 的頭像
    Mica Tsai(佾姿)

    靈氣醫療心視界

    Mica Tsai(佾姿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