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同步刊登於商周財富網-白衣天使的理財經(2019.7.25)專欄
「好久不見,最近好嗎?」一見到久違的同學,我熱情的招呼著,已經十多年沒見了呢!
這次要不是到衛生所處理公務,也不會遇見老同學,原來幾年前的她已經考上衛生所的公務缺,正式過著見紅就休,正常上下班的穩定生活,真是令人羨慕。
「還過得去啦!但這兩年結婚生了小孩,感覺錢都存不住,壓力比之前單身時大很多,有點適應不良而已。」
「你跟你先生有財務的規畫嗎?」我問。
「財務規畫?你是說買房子嗎?我們現在還是租房子啦!沒有太多的想法耶!你有什麼建議嗎?」
「我說的財務規劃是找妳老公坐下來聊聊,然後討論一下家庭的開支和流向,有沒有共同的目標,再決定雙方要怎麼樣合作及花用金錢,這樣有目的性的消費會比每天錢來錢去用的踏實,也比較不用擔心後續突然出現的花銷。」
結婚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,包含著最實際的柴米油鹽醬醋茶,就我的觀察,身邊的朋友在婚後2、3年,尤其是小孩出生後,特別容易為了錢吵架,像是水電瓦斯管理費誰繳、日用品要誰負責採買付錢、小孩幼稚園保母費及尿布奶粉怎麼攤,諸如此類關於「錢」的瑣事在生活中層出不窮,如果雙方沒有對於價值觀有一個良好的共識與基礎,感情真的很容易在這些日常中消磨殆盡,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在建立家庭之前,除了確認這個人是你即將共度一生的人之外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,那就是雙方價值觀的調整,之前就有遇過朋友是護理師,婚後馬上懷孕生了小孩,直到小朋友2、3歲後驚覺自己好像從來沒有向老公拿過錢(老公也沒有主動給她),家裡的開銷都是她一人負責,才問出擔任客運司機的老公每個月需要拿2萬5,000元回家當孝親費,其餘的則是她老公的零用錢,等於婚後老公還是在過跟單身一樣日子,手遊、籃球和菸酒,只不過多了老婆小孩而已。
朋友知道後當然免不了一頓大吵,但是吵歸吵,日子還是要過,最後他們協議開共同戶頭,每月存入自己3分之1的薪水當成家用及小孩的開銷,若超出再討論;另外再用小朋友的名字開立帳戶,每月存入薪水的5分之1當成儲蓄緊急備用金,事情雖然圓滿落幕,但也讓她大呼自己實在是太遲鈍,雖然吵架傷筋動骨,但幸好老公願意調整自己的消費模式,也算值得了。
現代社會大都是雙薪家庭,如果要發揮1加1大於2的功能,請和另一半撥個時間坐下來,拿出紙筆寫下個人每年、每月固定的花費,如孝親費、貸款、保險稅金、手機費、交際費等等,然後將自己的固定花銷列表讓對方了解,交換一下心得,趁機觀察雙方的價值觀是否契合,如果真的差距太大,那看有沒有退讓調整的空間,求其合作的最大公約數。
如果你們一開始就有共同目標,如儲蓄買房、存旅遊基金、養老金等,那當然是最好,兩人齊心合力,為了達成目標心甘情願的付出,進而犧牲某部分的娛樂開銷,來日目標達成,相信甜美也是加倍回收。
金錢是讓家庭持續正常運作的工具,如果剛開始就有共識的調整好上軌道,之後雙方的價值觀磨合就不會那麼辛苦,扣除掉這個,在現實婚姻中情感及人際上的經營,才是考驗每對夫妻智慧的大功課。
留言列表